你好,欢迎来到四川音乐学院! 今天是2025年04月30日 办公登录
网站首页>>就业指导详细

党建引领·力量下沉·特色赋能 || “一站式”学生社区党建文化活动“红色微电影”作品展播

来源/作者:就业指导中心 游览次数:50 发布时间:2025-01-08

【党建引领·力量下沉·特色赋能】

红 影 映 辉

微电影作品展播


为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,丰富“一站式”学生社区生活,进一步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,营造学生社区爱国爱党的浓厚氛围,“一站式”学生社区特推出“红色微电影”创作活动。


传承红色基因
微电影是一种现代艺术形式,通过学生自编自导自演的微电影作品,传承红色基因,生动地再现了党的光辉历程和革命精神。此次活动反响热烈,激发了学生们的爱国热情和责任感。
图片

青春心向党    强国我担当

作 品 简 介

音乐教育学院  《青春》

主创人员:魏峥、徐子萌、王誉霖、贺柠蔚、郑雅文

      作品展现了当代青年在党的光辉引领下,传承红色基因。为党和国家事业不懈拼搏,彰显了青春向党、不负韶华的时代价值与使命担当,谱写了爱党、爱国、爱社会主义的青春华章。



舞蹈学院  《红岩精神:永不磨灭的丰碑》

主创人员:向柯、冯峰、曹冠华、黄孟泽、蒋帛伶、张熙、陆逸航

      作品以“忆峥嵘岁月,悟红岩精神”为主题,通过舞蹈与戏剧相结合,展现了江姐的英雄事迹和坚韧不屈的品格。



声乐歌剧学院  《五四漾华》

主创人员:王欣、余籽薪、张莉、李露茜

      作品以日记为线索,由穿越者带领大家一起去接受五四运动的洗礼,深刻发扬五四运动的深刻意义,点燃新一代祖国青年们的熊熊爱国心,英勇奋斗,用团结智慧实现中华民族的富强。


音乐教育学院  《碧血丹心》

主创人员:刘栀逸、郭圣佳、董睿、魏源

      作品以穿越者的视野,去感受不同阶段的秋瑾,主角从没有目标虚度光阴到重回过去与英雄并肩战斗,从而被秋瑾的热血和精神深深打动,感慨和平生活来之不易继而奋发图强的故事.


舞蹈学院  《红梅映照  梦起华章》

主创人员:朱媛媛、于晓彤、刘松涛、李彤彤、赖思琪、王小菁、梁思思、  韩亚倩、李淼、李想、任晋杰

      作品围绕张桂梅校长创办的中国第一所女子高中——华坪女高以及她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崇高理想信念为主题。采用原创舞蹈加视频剪辑的形式进行作品创作。


民乐系  《狼牙山五壮士》

主创人员:张褀跃、张义成、张可、李荐华、宗登攀峰、王彤旭

      作品以“狼牙山五壮士”为蓝本进行二度翻拍创作。通过生动的描述狼牙山五壮士断后阻击,与敌激战,弹尽粮绝,舍身跳崖的英雄事迹,再现了这悲壮之举。他们的精神是中国人民英勇顽强、坚贞不屈的象征,成为鞭策后人的无穷力量。


手风琴与现代器乐系  《乐魂归国志》

主创人员:马子朔、尹义嘉、钟云彤、谢宛蓉、郑茂斓、张扬依、崔文文、  曹文杰、张璐薪、谭言宇、田成旭

     作品以川音学生受音乐前辈启发出国深造,学成后归国返校,为川音培养音乐人才的事迹为创作背景,展现了川音人为传承红色精神,为推动国家音乐事业发展,为建设川音所做出的贡献.


钢琴系  《最可爱的人》

主创人员:张格格

      作品以配音配乐的艺术形式描述74年前,志愿军战士保家卫国,奋勇向前,不畏生死,远赴朝鲜抗击美帝国主义的故事。主旨是让大家不要沉湎于过去的痛苦,而是为了警醒未来,奋发图强。


实验艺术学院  《一封未寄出的信》

主创人员:王冠雄、司嘉睿、解珺杰、胡雨晴

      作品通过一封未寄出的信,向大家展现出了主人公的家国情怀与牺牲精神,并希望将这种精神传承下去。

实验艺术学院  《我与川音的85周年》

主创人员:吴维

      时值四川音乐学院成立八十五周年之际,作品以影像的方式带大家走进川音校史馆,穿越时空隧道去感悟历史的脉络,为四川音乐学院谱写了一首沉淀岁月的赞歌。\


舞蹈学院  《勇担新使命 走好新长征》

主创人员:李显阳、许英泽、崔佳瑶、彭琳、郑阳、甘露、陈一欣、申文龙、魏琳、陈炫文、徐学帅

      通过原创舞蹈与抗疫精神相融合的形式,以一封抗疫一线英雄人物的家书为引子来讲述中国抗疫的故事。深刻表现出党员同志积极响应国家号召,冲锋在前、勇于担当、积极作为和敢于奉献的英雄感人事迹。

            

            微电影创作融入红色文化,为大学生了解红色文化提供新窗口和展示自我、表达情感的平台。它不仅是艺术创作,更是一次思想政治教育。微电影以影像形式展现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形象,在契合主流意识形态中彰显爱国主义情怀。大学生观看微电影,是一个观影过程,也是一个接收文化知识的过程;大学生创作微电影,更是一个追根溯源、探究红色文化的过程。“一站式”学生社区要依托微电影开展红色文化教育,发挥微电影更突出的育人价值,使红色文化教育内化于心、外化于行。